close
台北徵信

喬治亞開放農地 印度農民湧入


彼此語言、文化地理位置都有極大落差的喬治亞與印度,近來因為喬治亞的土地開放政策產生了聯繫。半島電視報導,喬治亞政府為了提高農業生產量,近來開放外籍人士移民與購買當地農地。看準土質優良與價格實惠等利基,印度農民大舉入侵。儘管政府遭質疑未將改革焦點放在當地農民身上,農業部長仍保證在新政府改革後,未來農民生活會得到改善。



「我很驚訝突然間到處都是開著牽引機的印度人。」喬治亞居民表示,作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來自遠方的鄰居。近幾個月以來,大量印度農民湧入喬治亞的高加索地區。



東歐國家喬治亞具有適合耕作的土質與水源,但因國內農民缺乏專業知識,境內農地小而貧瘠,一直以來的農業產量僅勉強可供耕者餬口,遠不足以投資在商業用途。2006年時農業還佔全國GDP的12.8%,到了今天只剩8.3%。這個數字多是反應農業衰退,而非工業發展增加而壓縮到農業比例。



鑒於當地農業工作者無法善盡肥沃並適於開墾的農地,喬治亞政府決定開放具有農業知識的外籍人士移民與認購該國農地。估計自2012開放以來,有數千名印度農人湧入此區,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區(Punjab)。



「在旁遮普買一公頃農地的價錢,在喬治亞可以買200公頃。」對絕大部分印度移民而言,便宜的農地是最強大的吸引力。一位印度農民表示,在這裡僅需花費美金一千多元就可買到一公頃的良田。除了誘人的價格,當地土壤也非常適合栽種小麥、馬鈴薯、大蒜等印度農民慣種的作物。



然而,許多喬治亞人並不樂見政府鼓勵外資的政策,讓土地被外來者蠶食鯨吞。農會(Georgian Farmer’s Union)創立者(Raul Babunashvili)認為,喬治亞農民確實缺乏技術與經驗,但政府應將改革焦點放在當地農民身上,灌輸他們專業的農業知識,而不是依靠外國移民來提高農產量。正是因為政府過去並未重視農業發展,農民今天才會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賤賣農地。



對於輕忽農民的質疑,喬治亞農業部長基爾瓦利澤(David Kirvalidze)回應,前政府確實沒有將農業放在優先順位,但自去年十月新政府上台以來,農業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的產業。他向民眾保證,未來幾個月就可以看到成果。儘管基爾瓦利澤強調進行農業改革,但對於外國移民引起的爭議卻無絲毫動搖,他強調,「不論來自國內外的投資,我們都歡迎。」



據半島電視台消息,新總理艾萬尼斯維利(Bidzina Ivanishvili)自上任以來 除了增加60%的農業預算外,一月起還提供6億美元的資金供小農信貸。



圖說:喬治亞政府為了提高農業生產量,近來開放外籍人士移民與購買當地農地。(photo by violator1 from Flickr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q19901119 的頭像
    qq19901119

    qq19901119的部落格

    qq1990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